Inhalt

人工智能赋能德语教学与研究——探索德语教学未来之路

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每年举办全国德语教师发展研讨会。3月13-18日,受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的邀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北京代表处作为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的长期合作伙伴,参加了在杭州和绍兴举办的本年度全国德语教师发展研讨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Ole Engelhardt向大会致辞,北京代表处副主任刘潇潇博士为会议做关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促进德语发展工作的报告。

Ole Engelhardt向大会致辞© 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人工智能赋能德语教学与研究”。与往年会议不同,本年度会议的主要报告人多来自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学领域。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专家吴飞教授向与会者做了人工智能的科普讲座,为整场会议打开了思路。浙江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学专家李艳教授和王萍教授为在场的德语教师详细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各种可能性。德国教育科技公司fobizz创始人Diana Knodel博士通过多场报告及工作坊指导德语教师使用fobizz等人工智能平台及工具完成备课、批改作业、课堂设计等工作,并尝试创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助手。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讲师Thorsten Müller-Diu参加会议工作坊。© 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

来自全国近50所高校的约100位德语教师享受了此次人工智能赋能德语教学的思想盛宴。此次研讨会还第一次设立了专题论坛,15位教师在三个平行论坛中分别就“AI+德语教学:智能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德语教学相关语料库建设与智能平台研发”与“AI赋能德语教育与研究”三个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对于不少参会者来说,这次会议的内容颠覆了他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人工智能不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也会以极快的速度改变德语教学的未来。传统的信息素养已经不足以应对教学需求,人工智能素养成为了对教师的新要求。

参会者在专题论坛上交流。© 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

除了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在教师培训之后举行的研讨会上,部分参会者还就德语专业的新发展方向“德语+”展开了讨论。因为目前缺少跨专业德语教材,与会者们计划编写一套适合跨专业方向本科高年级学生使用的德语教材。这无疑是中国德语教师自发应对德语专业发展变化的另一积极探索。

作者: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