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校园
随着农历兔年的到来,中国高校也迎来了新学期。这一次,上课方式与2022年完全不同——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取消,线下教学恢复,大学校园也重新开放。没有了在线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在研讨室举办活动、在食堂碰面、在图书馆学习。
艾莉娜·格里马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德语系工作,她已经开始期待能够再次面对面地指导学生。”直接交流对语言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些交际练习本来就很难在线上进行,还总是出现技术问题,”这位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派驻讲师讲述了她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的经历。
上海同济大学本科生哈克·林可也兴奋地盼望着走进中国教室。”尽管当时还在执行清零政策,但我抵达中国后一切都相当顺利,因此我特别期待能与中国老师和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一起学习,”这位未来的经济学家欣喜地说道。
安娜和安雅受DAAD奖学金资助,在同济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安娜2022年11月份来到上海,大都市的繁华多样令她激动不已:“尽管有一些语言上的障碍,但至今为止我遇到的人都很热心并且对我充满了好奇。更不用说在这里的生活非常惬意。尤其是先进的数字化程度和便宜的人力成本。我还没有像在中国这样见到过这么多的安保人员、清洁人员以及物流人员。移动数字化让我出门的时候只需要带上手机就可以了。”
最令她感到惊讶的是这里良好的基础设施,甚至是在远离地铁和公交车的地方也很便利: “让我惊讶的还有我在这里可以经常骑车出行。上海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共享单车,尤其是在地铁站和学校附近。如果不是要去城市的另一边,骑车出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天气允许,我每天早上都会骑车上学。”
安雅也已经在同济大学很好地安顿了下来,并且留意到生活重启有多快:“总而言之我觉得,至今已经恢复的勃勃生机令人震惊,尽管有些事情在新冠疫情后刚刚“复苏”,比如同济大学的国际龙舟赛队。”
大学体育满足了安雅对于运动的热爱:“同济大学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俱乐部,我选择了排球和手球。几周后我们会和其他大学进行手球比赛。虽然是同一项运动,但是在中国的比赛战术和在德国是不一样的。此外,我还非常荣幸可以加入同济大学校队。我已经很兴奋了!”
对德国学生群体来说,在中国的大学生活又以熟悉的形式开始了,并且吸引着更多好奇和积极的教师和学生。本年度北京第一次德国留学生聚会也在3月10日举办,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施露丝女士和德国海因里希波尔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纪韶荣先生对学生们表达了热情的欢迎和问候。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一如既往地为有意在中国高校学习的学生提供支持。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袁航女士(network.beijing@daad.de)。
(Stephan Renker/文,袁航/译,刘潇潇、李原/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