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印记在福建”——一门响当当的写作课教学项目

 

 

近几十年来,就德语和英语教学而言,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任务执行和注重情境真实的任务型教学法已成为外语教学法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概念。根据目前各学科教学法的共识,学生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并积极参与课程设计,以便有效地培养知识技能,促进人格健全。

厦门大学德语写作课程引进了一个以播客创作为核心的教学项目,为本科大三的同学提供了一个真实情境下内容关联的任务型交流机会。22名学生在一学期每周两学时的课程框架内,以“德国印记在福建”为主题,用故事类体裁创作系列播客,借此他们不仅在词汇、语法、语用、句法和语义层面上提升了写作技能,还熟练地掌握了播客这一媒体形式主题、语言、风格和技巧等通用元素。

该项目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与德语听众进行了历史文化交流。学生们有机会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展示他们创作的播客,从而在刘悦教授等前辈《福建与近现代中德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文化交流做出真切的贡献。

制定有条理的计划以指导学生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以对“播客”这一媒介的研究为开端。首先,需阅读学术文章,为实操奠定理论基础。紧接着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和图表,加深对播客这一传播媒介发展和使用的认识,并训练对版权和知识共享的敏锐度。

上述理论背景为学生创建自己的系列播客这一阶段奠定了基础。我们还分析了一个故事类体裁的播客范例,以确定播客美学所特有的语言手段、声音要素和技巧,帮助学生完成创作。

下一阶段的重点是实际操作和创意设计。学生们为他们的系列播客制作了开头和结尾,并收集了20 世纪居住在福建的德国人的相关信息,以此为基础撰写脚本。

最后一个阶段是后期制作,学生们将录制完成的内容剪辑编录成专业的系列播客。除了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外,这一过程还要求学生对照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批判性评估。

这一全面的计划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了故事类体裁播客创作,还培养了文本分析、调研、多模态写作、录制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重要技能。此外,还训练了听力理解、口头表达和阅读理解等知识型技能,以及社交能力、学习自主性、媒体运用能力、文化敏感度、同行评议和自我纠正等社会型技能。

尽管存在将学术内容转化为新文本类型——讲故事——的语言挑战,学生们在学期末提交的学习日记却表明,这一教学项目受到广泛欢迎。他们认为,小组一起制作播客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很高兴有机会用这门外语为德语社会创作一些东西。不止一位学生指出,撰写脚本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还需要通过提出反问和情感共鸣,让听众积极参与进来。学生们在最后取得了他们当初认为不可能取得的成果,因此希望今后能也能在课堂上开展类似的项目。一名学生甚至写道:“本学期毫无疑问是硕果累累的一学期,教学项目将成为我一生难忘的记忆。”

这当鼓励其他讲师在外语课堂上也实施类似的教学项目——尽管多模态写作会带来挑战。推荐制定类似的系列播客,并在其他课程中贯彻任务型教学法。

Katharina Quicker

德国高校推广

1/0

显示联系和其他信息